南阳生态文明促进会   >   理论纵横   >   学术交流

生态文明:自然与生命的对话

发表时间:2018-3-2 来源:南阳市生态文明促进会 作者:系统管理员

编者按
 

为了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,坚定不移地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,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、文化自信,深入理解党中央统筹推进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、协调推进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,促进生态南阳绿色发展,8月26日,南阳市生态文明促进会特邀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、华夏儿童乡村启蒙教育项目发起人、南阳市生态文明促进会高级顾问张孝德等崇尚自然的专家学者,在灵秀小镇谢庄镇举办了一场关于生态文明:自然与生命的对话。

 

生态文明:自然与生命的对话

对话主题:

什么是生态文明的核心命题?怎样理解、把握自然、生命与教育的互动关系?

对话人

张孝德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,华夏乡村儿童启蒙教育

发起人

张秋萍,河南省学前教育发展中心主任,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园长

朱春兰,中国食养配餐开创者,国家高级健康管理师

王清选,南阳市生态文明促进会会长,等

 

引言

王清选非常欢迎张孝德主任、张秋萍园长、朱春兰老师在这美丽的田园风光里进行对话。今天在南阳谢庄这个原生态地方,展开一场关于生态文明、自然与生命的对话活动,特别有意义。

生态文明特别是乡村文明,是张老师多年研究的主题,张老师是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的主任。我们今天下午的对话,也是走在“回家”的路上,张秋萍园长研究幼儿教育,是河南省有名的幼教专家,我看到您写的序言《吟走在回家的路上》,序文本身就是“吟走在回家的路上”的美文。现在有些人已走不回家了,张老师正倡导并致力于打造美好的家园。朱老师作为国内食育专家,按照东方文明来传递食育之道,最使我感动的是你著的画册,最核心的思想我抄写在了笔记本上。

习总书记说,要像保护我们的眼睛一样保护自然环境,要像对待我们的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,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。

今天就请张主任、张园长和朱老师一起,围绕生态文明,围绕自然和生命进行探讨和对话,谈谈什么是生态文明的核心命题,以及自然、生命与教育的互动关系。

 

一、生命与自然,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两大核心问题;尤为重要的是,我们该如何走出生命的误区?

张孝德:

我觉得参加这个自然与生命的对话,话题非常重要,形式也非常好,做生态文明对话,像这样的田园场景多年来还是第一次。我们谈自然、谈生态文明,谈生命与自然,应该说,这样的对话会有好多人听,其实是有人听的。我们就是生命啊,身边的大地、树木、植物都是有生命的,都在听,这就是自然和生命的对话。

我们会发现,今天讨论这些问题,我认为我们脚底下的大地,它应该是有感觉的,这就是今天、未来我们的儿童教育和意识形态面临的许多概念性的问题,比如说我从小受的教育,我的父母亲教育我“头顶三尺有神灵”,这是什么概念、理论呢?就是中国人特有的对人的定义。

查一下对人的定义,人是什么?新华字典中定义为:人是会使用工具的动物。把人定义为动物。马克思定义得高一点: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。但是所有的定义都没有超过我们的老祖宗对人的定义:人是万物之灵。灵的概念是什么?灵,就是说人和自然是相通的,人和自然是可以感应的。

这样的定义涉及人与环境,所以现在搞生态文明我们更多地理解为保护人赖以生存的环境,其实不光是环境保护,生态文明是让我们还原到根儿上,怎么样认识自己。如果在生命与自然这两个领域我们的认识没有根本性突破,生态文明建设就永远是在皮上毛上进行,根本没有深入到生态文明建设应有之义中去。

生命与自然是王会长提出要讨论的命题,我觉得这个话题,是根本性的问题。南阳市生态文明促进会率先研究这个根本问题,非常不错,这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两大核心。如果把这两个问题解决了,中国生态文明就可以走向世界,中国的生态文明就可以解决西方无法解决的当代世界难题。

朱老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今天中国人吃什么的问题,对于吃什么这件事,严格来讲,不是按照真正生命的营养形成吃的理念,我们今天对生命的理解来自于西方的科学,把生命解读成动物与营养体系。这个营养体系,其实现在西方人也在怀疑,对生命形成今天错误的饮食,已经成为人类文明的灾难。这个灾难是严重的,什么灾难呢?就是今天已经形成的遍布世界的大量的慢性疾病,这个慢性疾病的根源是对生命的解读和误读。

所以我说春兰做的这个食疗养生事情,是对人类生命领域的一个革命,春兰所做的养生的这些事情,其实老祖宗已经做了几千年了,是《黄帝内经》那些事你拿来用就可以解决的问题。我们会突然发现,回归传统,回归大地,和老祖宗一对接,现代社会高科技无法解决的问题,就解决掉了。她做的这些事,是北京一些大博士也比拟不了的。为什么这样讲呢,她“回家”了,回到自然中了。

 

二、吟走在回家的路上

张秋萍

一张纸再大,也装不下一头牛;一头牛在纸上画得再像,也触摸不到它硬硬的角、软软的毛。一个教室再宽广,也装不下四季;四季风景照片再美,也听不到小鸟的欢歌、清泉的叮咚。一个老师能力再强,也说不清“风吹头发翘啊翘,大风小风追着跑”的真实感受。

从事幼儿教育36年,我慢慢体会到,天地君亲师,老师在后,天地在前,天地之间自有“不教之教、不学之学”。天地是最真的学校,田园是最美的校园,动物是最善的伙伴,万物是最全的教材。四季流转,斗转星移,花开花落,云卷云舒,自然之师无时无刻不在讲课、不在说法。食育是尊崇天地自然之道,传承先祖优秀传统文化,保护生态环境永续,增进人类身心康乐的基础教育。

为了真正落实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想,我们正走在做真教育、做活教育与做自然教育的路上。愿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,为了我们大家的孩子,用心去聆听,用心去拥抱,用心去呵护,用心去陪伴,用心去奉献。

 

三、生态文明建设从哪里开始?我们为什么会选择做华夏儿童启蒙教育

张孝德:我做本职工作另外一件事,是儿童启蒙教育。我一个经济学院的教授、研究生态文明的专家,研究宏观经济学,为什么要做幼儿教育呢?我是从儿童教育这里发现一个最大的问题,当代工业文明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是什么危机呢?人类生命的危机!从表面上看危机是自然领域的,其实自然和人是一体,自然有病了,人还能活得好吗?

我就发现,三十多年来搞工业文明,有巨大的进步,但也在付出巨大的成本——生命危机。这个巨大的成本,谁在买单?最大的买单群体是中国的乡村,在中国的乡村中,付出这个成本受害最大的是中国乡村儿童。我们六千万留守儿童,吃的垃圾食品令人咂舌,受的是失教、失管、失陪。我们不要小看这种无形的代价,从根源上来讲,是现代追赶西方工业文明城市化付出的一个巨大的代价。而且来讲,如果这个问题再延续下去的话,只会成为中华民族最大的危机。所以说我是基于这个原因,做华夏乡村儿童启蒙教育的。

我就回想对不起老祖宗,回想老祖宗,我突然想到我的童年时期是幸福的。我8岁上学,8岁之前在大自然中玩得很开心,我想到大自然给我了那么多好的东西,而现在的孩子没有了,我们能不能够在这上面做点事情呢?是基于这个背景下,我实践了三年的华夏乡村儿童启蒙教育项目,“三亲”教育项目的实践。这个实践最大的主题是让我们的儿童回归大自然,找到儿童生命中本来的生命源头。在这个上面推荐大家读读美国学者的《走出丛林的孩子》,作者研究美国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儿童,由于远离自然,过的是我们今天认为现代化的和电脑一起的生活,导致了儿童有12种原因不明的疾病。也就是说,现代化的信息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,但是也给生命带来了最大的危害。未来五到十年,将是这一代儿童疾病大规模爆发的时期,成为了人类文明的生命危机。

其实在这种背景下,我们能够沉下心来,挽救一个儿童是一个儿童,挽救一批是一批,这就是我想在这个背景下给大家聊的为什么要做华夏儿童“三亲”教育的初心,也是为什么把儿童教育和生态文明联系起来的原因。

 

四、自然是主人!“四道、四理”来回答自然“四问”

王清选:张老师讲得非常好,对人与自然和生命的理解非常透彻,重点阐述了“华夏儿童启蒙教育”的必要性,这是对生态文明建设传统认识的突破,很有道理,很受启发。今天选择这个地方,是一个城乡结合部,是南阳塔子山下的田园风光,是为城里人放飞心灵、安放灵魂的地方。我今天看到一千多只麻雀在对话现场西边飞来飞去,来到这里,看得见山,望得到水,能够与大自然中的植物对话、动物对话,人与人之间对话,这就是自然与生命的对话,也是生态文明的进一步升华。

张老师曾说到第三次农村包围城市。第一次是毛主席发动的打土豪分田地,武装农民闹革命,农村包围城市,最后取得全国胜利。第二次是邓小平作出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,改革首先从农村实行联产责任制开始,尔后城市搞改革开放,农村包围城市。第三次农村包围城市是习近平提出的绿色发展、生态文明,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,而绿水青山在乡野。现在中国的生态文明正走向世界,东方文明对世界会产生重大影响。所以说,张老师刚才讲的这段话,是从灵魂深处溢出来的情愫,张老师从8岁上学到现在,几十年的积累,这是对人与自然的体悟,是灵魂深处的东西。

为什么选在这里对话,为什么探讨生态文明?我们人人来自于大自然,最后回归自然。也就是说,人与人、人与自然、人与动物,人在生命的过程中,应该对自然有所回报。大自然对每一个人给予的很多,人离开大自然,就根本生活不下去,人就失去了立身之本,失去了一切。

人人来自于大自然,回归大自然,在一个人生存的这一段时间内,应该像孝敬父母一样孝敬天地自然。“孝敬自然”这四个字,可以毫不含糊地说我的印象比较深刻。报纸广播只说到改造自然、利用自然、热爱自然、保护自然,最后说感恩自然。在感恩自然之后,我提出孝敬自然。要像孝敬我们的父母一样孝敬天地大自然。你真正做到了,你心里很平衡,你觉得你在活着的时候,你对大自然有所回报就可以聊以自慰。

今天呢,大家都静下来心来想一想,我们这种对话形式,是不是对大自然一种很好的回报,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回报?为此,我这些年来也提出“四道”、“四理”回答自然“四问”。

四道是:天道生万物,地道长万物,人道兴万物,心道爱万物。天地人心这四道。

四理是什么呢?发展是硬道理,盲目发展无道理,科学发展是真理,保护环境是天理。在天理面前其他一切都是小道理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,要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去爱护我们的生态环境,要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去保护生态环境,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

四道四理来回答自然四问:

关于自然的第一问是,衣服脏了用水洗,马路脏了用水洗,水脏了我们用什么去洗?我记得,四五十年前,下雨了,村里的路成了小河,有水就有鱼,那时候一下雨就下河捞鱼,捉到好多鱼。现在很多小河都干了,有水的河流也被污染了。

关于自然的第二问,人有病了用药治,这个药材来自大地自然,有植物药、动物药、矿物药,药把人的病治好了,然而,大地有病了谁来治?现在我们的张园长、朱教授正在研究大地有病谁来治,从儿童做起,在河南省实验幼儿园,孩子们基本上是不吃药的,而我的孙子可以说是伴着药包子长大,这个差距多大啊?

关于自然的第三问:空气污染了,谁能逃脱?你能不当人肉吸尘器?

关于自然的第四问:动物、植物物种减灭加快了,人类的生存还能平衡吗?现在动物、植物物种在锐减,按照这样的速度再减几十年,人类还能生存吗?

因此我提出四道四理回答这自然四问,是值得大家深入思考的。

我和海泉副会长、全军副秘书长在研究南阳的生态文明,研究南阳生态文明从保护山水做起,从青少年生态教育做起。南阳市生态文明促进会2014325日成立,成立的第一天,我们就提出“敬厚土,善待水,爱绿色,护三木,大健康”的理念。这个“大健康”就是解决人的问题,人人天天吃,关键在如何吃?人人天天喝,关键在如何喝?必须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、人与动物和谐的问题、人与人之间和谐的问题,最后达到人的全面发展。这就是大健康,这就是我们开展自然与生命对话的根本目的。

 

五、什么是食育?通过吃来守护生命,饮食教育对健康有何意义?

朱春兰很感谢王会长和姚老师的邀请。刚才张老师和王会长的讲话,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,让我很感动。

张孝德老师说,我们的饮食是混乱的,我非常同意这个说法。最初,看到西方对慢性疾病的总结,是因为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不同,是工业化迈进的产物。我在上世纪90年代就思考,我们的工业化时代才刚刚开始,既然工业化时代使得发达国家的人们慢性疾病年轻化,并且开始蔓延,我们就应该找出一条道路,远离病痛地生活。这是我们的职责。

二十多年了,我把植物的根茎叶果花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了很多探讨之后,总结出来自然界给人的生命更强大,很多孩子粗茶淡饭,生活简单了,孩子体质反而健康,抗病能力提高了。所以,我们做人应当孝敬父母,尊天敬地。我们只有这样做,才是人和天地的合一,才是我们祖先的阴阳智慧,这个时候就感到内心特别喜悦,就感觉到自己真正的明白了一些真理。更多的时候我是在思考,什么是食育?食育就是人与自然、生命与生命的链接,这个链接不仅让我们不生病,而且让我们的生态环境更好起来,让我们把糟蹋过的水和食物恢复起来。

所以说我做的这个事情,不是简单的吃的上面的一个形式,而是更多地通过这个食育、食养这样的一个形式,让更多的人明白生命在地球上存在的意义和价值,从而反过来保护给予生命的自然,因此内心就坚定不移。人人都不愿意生病,没有人愿意得病,越来越多的人从不懂到懂,这也就是张园长写的《吟走在回乡的路上》,那么多人看了过后之所以喜欢。喜欢是因为让人的内心的心灯渴望回归的这种力量、这种希望重燃。

来到这里参加讨论交流是很喜悦的,能够重视健康与生命,尊重自然环境。随着我们这一代人的觉醒和觉悟,我们的后代的生存就会有可持续性。我们进行关于自然与生命的对话,就是这样的觉悟。希望有更多的这样的对话形式,广泛地推广,也非常感谢大家为此付出心血智慧,使人受到教益与启迪。

我也愿意尽我的力量,同心同德,把这件事情做好,使生态文明惠及更多的人,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养成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,在这个天地课堂里面链接起来,把我们祖先的智慧能够重新去学习和实践,能够延续下来。这是我们共同要做的事情。

 

六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什么?为什么说孝敬自然是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基石?

张海泉(南阳市生态文明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退休以后,加入到生态文明促进会。王会长是提出孝敬自然第一人,是南阳生态文明促进会的创始人,他提出了三孝概念:小孝孝父母,中孝孝社会,大孝孝自然。刚开始我理解得也不深入,前段时间我们和姚老师一起闲聊的时候,让我对生态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,我认为这三句话非常有道理。咱们这个地球已经40亿岁了,真正有生命的时间是几亿年前,真正有人类的时间更晚,真正有现代人的时间也仅仅几千年时间。很明显,地球和大自然是人类的始祖,因为有了自然界的发展,才逐步有了人类的进化和发展。多少亿年才孕育出来生命,才能够让生命具备生存的条件!如果我们不去敬爱这个自然,如果我们不来保护这个生态,人就找不到存在的意义。

刚才张老师讲,现在这个工业社会,经济发展得很快,但是现在很多孩子都不知道什么叫自然。今天到这里,感觉天气很好,很清新。天地之间是人,人要接地气和灵气,城市的孩子,整天生活在钢筋混泥土建筑物当中,他们的感觉和在农村很不一样,我可以这样说,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在一样营养水平下,肯定是农村孩子身体更健康。钢筋混泥土不是自然生成的,是人为的,生存其中不接地气。我今天很有感触。南阳市幼儿园、郑州市幼儿园和北京市幼儿园可以更多地组织孩子们往乡村去,这种形式很好。

王清选:城市让生活更美好,而乡村让人们更向往;城乡要在要素流动中实现双赢和多赢。

 

七、城市化的误区?城市化的发展方向?

张孝德:对西方文明的解读有一个误区,其实西方人对城市生活并不快乐。在二十世纪80年代,我们解读西方就认为出现了逆城市化。为什么是逆城市化?逆城市化的本质,就是人们发现单纯的没有乡村的这种城市生活,会使我们的生命、人们的生活等等出现问题。

所以说在这个背景下,上世纪70年代,欧美国家出现逆城市化,他们是想回到哪里去呢?不是郊区,而是想要回到乡村,但在这个时候,回到乡村已经回不去了,因为二战之后,美国和今天的中国一样,大规模地消灭农村。回不去了怎么办呢?这就导致城市像美国的城市一样,一群人一群人开始陆续回到郊区,回到郊区以后,虽然亲近自然了,但并没有解决人和人疏远的问题,所以人更加地孤独,住在美国郊区高档的别墅群里面,心里面仍然不快乐。有钱了,买一辆宝马,能解决不快乐问题吗?解决不了。坐在宝马车里面还是一个人,买不来亲情。所以,这就是我说的对这个问题要进行更正。

我在北京主持召开第二届乡村文明论坛的时候,美国重量级的科学专家、生态文明研究专家带着团队来参加会议,而且是自费参加。我问他们为什么参加这个会议,因为现在很少有人研究乡村。他说,我来是想告诉你,不要学习美国。我们当时80年代,已经走错了路,所以今天我才来你这里参加这个会议。“美国学者来要告诉我们不要走弯路”,这是我中间穿插的一句话。这是城市和乡村关系的命题,西方文明走到今天,是付出了代价的。我不是说不要城市,其实城市和乡村是树干和树根的关系,没有根儿的那个树是要出问题的,最后树上长的不是树上面长的,而是人造的假的东西。

大家会发现,今天的城市是无根的城市,无根的城市是什么呢?人造树,人造城,在城市中看到的苹果不像苹果、人不像人。为什么呢?就是已经脱离了生命本源!未来有生命的城市、有生命的东西,必须根儿扎下,具有乡村文明的一种文明。这就是我要补充的,中国要走的城市化,不是西方的城市化,应是城市和乡村二元共生的以乡村文明为根的城市化,这才是未来人们追求的最理想的城市化。所以说,不是说我们不要城市,今天的城市,西方的城市化、美国的城市化,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。但是这个问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。还在盲目模仿。

 

八、谢庄的地理环境优势有哪些? 谢庄的生态文明建设怎么做?

高予(谢庄镇党委书记):非常荣幸参加这样一个对话活动。今天的感受,第一,非常亲切。第二,有非常敬畏的感觉、肃然起敬的感觉。第三,感觉很惊喜。惊喜的原因,诸位专家、学者刚才的话题不仅仅是幼儿教育的话题,更主要的是涉及我们谢庄乡怎样发展的一个问题。虽然是从宏观上讲的,但对谢庄向哪里发展,我觉得给我们点亮了明灯,对我们是莫大的指导和帮助。未来我们将保持原生态和灵秀谢庄的发展方向。

王英(南阳市向阳幼儿园园长):今天听各位专家、教授对自然和生命的解读,又有了新的认识。去年我在省实验幼儿园,感受到张园长是在实践朱老师的食育和食养的理念,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食育课堂,看了以后很震惊,这就是对生命和自然的爱戴。

王会长提出来孝敬自然,感恩大地,进一步升华了这个概念。张老师刚才说到无根的城市,那么,我们乡村就是有生命有活力的自然课堂。现在有这么多专家教授重视这个话题,对自然要敬畏和孝敬,对孩子要爱护和正确引导,让孩子们有更多的了解自然、接触自然、诠释自然的机会,这非常重要。

 

九、生态文明的考量标准是什么? 对谢庄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。

张孝德:我最后给高书记说几句话:第一句话是重新认识“穷”字。从工业文明的发展来讲,谢庄是一个贫困的谢庄;从生态文明来讲,谢庄是富裕的谢庄。

未来的谢庄,给你们提出一个概念,叫欠发达地区的新后发优势。

为什么呢?今天都在发展工业,唯独你这里恰恰因为特殊的山、水环境保留一片净土,一定要守住。这片净土就是未来受害的城市的民众栖身之地。

第二句话,你在这里践行的,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由于时间关系,我就不展开讲了。

在今天来看,这种生态文明模式地思考方向,以自然为资本,以文化为灵魂,以历史为根基,这种生态资源为本是可以真正走出一条生态谢庄发展之路的。

刚才你说的“灵秀”两个字很好,让谢庄灵起来、秀起来,不仅让我们自己活得幸福,也让别人来分享我们的幸福生活。谢庄还有一个大的方向可以考虑,未来中国产业将以教育为核心,未来巨大的产业是教育产业,是教育事业产业化,搞教育也可以带来财富,是把教育作为事业以后延伸出来的产业的财富,我觉得这个地方可以作为一个生态教育基地。现在市场已经形成,就看你怎么办。只要你努力去做,谢庄一定会更美好。